『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歷史沿革
1、鳳鼻頭(中坑門)遺址位於本市林園區中門里中坑門聚落北側,鳳山丘陵南端前緣緩坡處,為一處海升後沖積平原所形成的台地,至今約有3500~2000年的歷史,在日治末期由日人考古學者坪井清足於挖掘壕溝時被發現,民國54年張光直先生曾有計畫發掘得知本遺址有大坌坑文化、繩紋紅陶文化、夾砂紅、灰陶文化等不同文化,遺址面積亦廣,為台灣地區重要的史前遺址之一。 2、民國79年中研院史語所劉益昌與黃士強兩位教授針對遺址範圍與文化做研究,其所出土的遺物為台灣南部地區最早發現的,並含蓋有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之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型及鳳鼻頭文化等三個文化層,呈現台灣西南部史前文化之發展。
▍ 文化意義
1.文化類型多樣化。 2.文化層堆積厚。 3.類型中之鳳鼻頭類型具期相代表性且出現頻率低。 4.首先建立南部史前文化層序之遺址,具考古學術史之意義。
▍ 時代分期
內容尚未建置
▍ 代表性
多種文化層(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類型、鳳鼻頭文化)
▍ 代表文化層
以鳳鼻頭文化層為代表(距今約3,350∼2,450年前),其他主要有大坌坑文化層(距今約5,200∼4,350年前)、牛稠子文化鳳鼻頭類型(距今約4,350∼3,350年前)
▍ 特色
涵蓋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的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類型)以及鳳鼻頭文化3個文化層,具體呈現台灣西南部史前文化的連續發展樣貌。
▍ 現況
現為竹林與果園,多為私人土地
目前無資料紀錄
- 出土遺物 -
貝類
夜光蠑螺
陶片
未分類
陶環
獸角骨
鹿右上PM3
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