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歷史沿革
1.民國93年劉益昌進行「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環境影響評估及差異分析史蹟調查」。 2.民國99年顏廷伃、鍾國風進行「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文化史蹟調查」。 3.民國101年3月在蘇花改計畫道路約15K+400處土地公廟旁,於施工監看過程中發現史前遺物;101年2月起即由顏廷伃博士進行武塔遺址、漢本新生地遺物出土地點考古試掘,完成試掘後在7月提送試掘報告書,漢本更名為遺址,建議漢本及武塔2處遺址進行搶救發掘。 4.漢本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於101年9月開始執行,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計畫主持人劉益昌研究員),針對工程中的土層開挖部位,進行遺址搶救發掘。 5.民國104年12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報漢本遺址指定。 6.民國105年1月8日經現場勘查決為定列冊遺址。 7.民國105年3月28日審議指定為縣定遺址。 8.民國105年7月1日審議指定為國定遺址。
▍ 文化意義
1.漢本遺址出土豐富多元的標本,以及大規模保存完整之駁坎、火塘、煉鐵爐、石棺群等史前遺跡,漢本遺址之外來遺物、高溫技術與交通體系等文化內涵,將必能更完整解釋臺灣史前史缺失之處。 2.漢本遺址的文化內涵: (1)多文化層遺址,各文化層內涵豐富。 (2)金屬器時代高溫技術出現的遺址。 (3)新石器時代轉變為金屬器時代之代表型遺址。 (4)解釋今日南島民族祖先遷徙與往返的重要遺址。 (5)說明今日北東海岸地帶貿易與交換人群的代表性遺址。
▍ 時代分期
內容尚未建置
▍ 代表性
高溫技術
▍ 代表文化層
▍ 特色
漢本遺址出土豐富多元的標本,以及大規模保存完整之駁坎、火塘、煉鐵爐、石棺群等史前遺跡,漢本遺址之外來遺物、高溫技術與交通體系等文化內涵,將必能更完整解釋臺灣史前史缺失之處。
▍ 現況
目前除小部分耕作外,為交通要道蘇花公路、北迴鐵路經過,蘇花公路旁有1排民宅建築,施工中的蘇花改公路谷風隧道南口也是穿過本遺址。遺址範圍內土地屬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未登錄地。
目前無資料紀錄
- 出土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