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料載入中
澎湖縣湖西鄉 船舶

20世紀中期,二戰時期日本船,於1942/10/19沉沒

山藤丸(Yamafuji Maru)

地理位置

狀態

光復後經打撈但水流湍急暫停打撈,船骸坐北朝南、寛18公尺,長約60公尺,船頭在最深處。14公尺深溝發現鐵錨,呈垂直狀,長1.5公尺、錨爪寬0.85公尺、錨柱直徑0.14公尺。

簡介

山藤丸(????丸,Yamafuji Maru)為二戰時期日本的運輸船,由日本山下汽船公司自營。據日方文獻記載於昭和17年(1942年)10月19日在澎湖島觸礁沉沒;但據美方記載,山藤丸卻是在澎湖群島附近被美國潛水艇USS Finback(SS-230)長鬚鯨號的魚雷擊沉。 山藤丸沉沒地點在六呎礁附近,光復後原有打撈公司計畫將之拆除,卻因水深湍急無法作業,部分船體遺跡因此得以保存迄今。

圖片

山藤丸的歷史

山藤丸是一艘英國B型戰時標準船,由考夫蘭父子公司(J. Coughlan & Sons, Ltd)的溫哥華造船廠建造,於1919年11月14日起工,1920年5月25日下水,1920年8月1日竣工。原為蒙特婁的加拿大進口公司(Canadian Impoter Ltd.)所有,船名即「加拿大進口號」(Canadian Importer)。 1933年出售給倫敦的光明海運公司(Bright Navigation Co. Ltd.),改名為「光明之星號」(Brightstar),1936年5月將船籍移至青島,船主為Wan H. C.,易名「肇星號」(Chao Sing)。1937年12月8日售予山下汽船,更名「山藤丸」。1938年(日本昭和13年)12月31日從長崎出港,1月3日在沖繩縣都別島撞到礁石,並發出求救信號,8日早上方進入基隆港修理。1942年10月18日,被陸軍徵用的「山藤丸」自高雄出港後,翌日(19日)在澎湖群島的查母嶼南方觸礁沉沒。

圖片

山藤丸遇難的原因

山藤丸遭難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說遭美軍魚雷擊中而沉沒,另一說在澎湖六呎礁一帶撞礁擱淺沉沒。但以在澎湖六呎礁一帶撞礁擱淺沉沒的記錄較符合歷史事實。根據《馬公警備府戰時日誌》載:「19日11時00分,發現山藤丸於查母嶼南方的六呎礁擱淺,本府以救難隊第二部署(外加動力船住吉丸)傾全力展開救難,轉移乘員與載貨。為了盡力固定船體以轉移乘員,追加4處以錨固定,但因為風速超過30米的季風掀起風大浪,使救難作業無法順利進行,最後船體遭浪捲走流失,從此消逝蹤影」。換言之,山藤丸的沉沒,並非遭致魚雷攻擊,而是誤觸暗礁所致。在1962年日本海上勞動協會編纂之《日本商船隊戰時遭難史》紀錄中,山藤丸的沉沒也被歸類為「普通海難」,而和同月因魚雷、空襲等「戰爭海難」沉沒之29艘船隻分開統計。

圖片

水下考古作業

山藤丸遭難的地點為澎湖群島東南方海域,所屬範圍為六呎礁海域一帶,六呎礁附近海域水深大約9-52公尺。依照水下考古團隊於2010年5月5日的水下調查研究,在沉船遺址附近發現山藤丸已斷裂三段,分別為9-12公尺、39-42公尺、48-52公尺。遺址範圍東西長約50公尺,南北寬約180公尺,面積約有9,000平方公尺,散落遺骸極多,亦被海洋生物所覆蓋,水下調查工作有一定難度。但在考古團隊努力之下還是發現山藤丸船底板、船體骨架等皆依然可見。2010年5月7日(民國99年)進行水下調查後所出水的遺物有L型銅管、ㄇ型金屬、銅扣、圓白型白瓷絕緣體、白釉碗口殘器、金屬板、金屬接頭、銅製圓形窗框、金屬窗框等遺物,成果豐碩。 山藤丸所撈掘出水遺物大部分都是船體零件。目前對於遺址採現地保存,定期監控、以防盜撈。出水遺物部分進行出水鑑定,出水文物脫鹽處理保存中。山藤丸的發現,將有助於對研究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之形勢、船隻,及澎湖二戰時期的歷史有重要見證意義。

圖片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