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料載入中
澎湖縣白沙鄉 船舶

19世紀晚期,19世紀英國船,於1892/10/10(光緒18年)沉沒

博卡喇汽輪(S. S. Bokhara)

地理位置

澎湖群島-姑婆嶼

狀態

經打撈尚有船殼及遺物散落。

簡介

英國博卡喇汽輪(S.S. Bokhara) 係於1892 年10 月10 日從上海參加板球比賽返回香港航行途中遇到颱風,在沙子海島(Sand Island,即姑婆嶼)附近觸礁,後第二次觸礁時右舷遭重創,數分鐘之內即沉沒,造成125人死亡,僅23 人生還,事後打撈物資時撈取金銀7 萬兩。 事發當時澎湖右營都司吳永兆、縣丞王鳳池等人,冒險救起洋人23 人,救援結束後,英國領事霍必瀾及英國兵船提督費德萬親往澎湖當面致謝,事後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及救護船難之相關人員,包括澎湖通判潘天鳳、縣丞王鳳池及澎湖鎮標右營都司吳永兆,依照「救護遭風船隻章程」及總理衙門所獎勵章程內之辦法,上奏請予以擢升其職,獲得光緒帝的核准。 此沉船事件當時引起國際重視,包含美國紐約時報及英國倫敦媒體均曾大幅報導,之後英方等國捐款興建燈塔,並在姑婆嶼興建「英輪遇難紀念碑」。

圖片

博卡喇汽輪歷史

博卡喇汽輪為半島東方輪船公司所有,這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航運公司,成立於1837年,主要經營歐洲客貨航線。1914年接管了英國的印度輪船公司,成為當時英國最大的航運公司,擁有131艘輪船。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該公司主要經營商業航線和郵輪運營。1918年與澳洲郵路成為合作夥伴,船隊數量達到500艘。1987年接手歐洲渡輪集團公司,並更名為P&O半島東方輪船公司。但該公司已於2006年被杜拜環球港務公司所購併。

圖片

沉船位置

1892年10月,博卡喇汽輪載運郵件及乘客(部分為至上海參賽的板球隊員)從上海開出,預計經香港開往歐洲,1892年10月8日星期六一早離開上海,10月9日星期日早上航行於大洋中。但在星期日的下午,風開始轉強,天氣有了較大的變化,雲層開始轉厚,當天正午觀測地形氣候時,已觀測不到陸地。晚上8時,地點大約位置在Tung-yung(馬祖東引)島。至午夜時候,當時船長已將船帆收起到最頂端。隔天星期一凌晨1時45分,塔臺報告一切都已準備妥當,船艦正以平穩速度航行。原本航行途中僅短暫時間起霧,但此時霧非常濃,能見度非常之低,幾乎看不到船身。10月10日晚上10點,船舶仍往南方行駛中,但不久遭遇颱風因而觸礁沉沒,148人中只有23人生還,之後英國捐款興建燈塔,並在姑婆嶼興建紀念碑。 博卡喇汽輪於姑婆嶼海域北岸礁岩沉沒,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此區域較多暗礁,魚群聚集較多,是澎湖北部海域重要的漁場之一。水下考古團隊研究發現,博卡喇汽輪遺址範圍東西長約150公尺,南北寬約100公尺,水深約5-14公尺。

圖片

博卡喇汽輪沉船遺物

沉船區散落大量建材磚、瓦、陶瓷、金屬器物等。依據現有資料顯示,博卡喇汽輪曾有被打撈破壞的痕跡。從口述歷史訪談中得知,有當地漁民在臺灣光復前後(1946)打撈博卡喇汽輪,許多人皆撈出很多錢幣,並使用麻袋裝,有的人將錢幣賣掉,也有些人將錢幣熔成後製作成手鐲。另外也有漁民看過曾有吊車在附近打撈物品,因此很多人聞風來到這裡尋寶,但因當時後的打撈技術落後,因此只有進行部分打撈,無法全面性的撈掘。

圖片
圖片

水下考古作業

水下考古團隊曾於2009年、2010年、2013年進行數次水下遺物之調查工作,成果相當豐碩。依據目前水下考古所調查出水遺物之紀錄,其品項及數量極多,其中有銅製品、玻璃製物品、金屬片、陶片、錢幣、石碑、相關的船舶零件等項。這遺址對於對研究19世紀晚期東亞地區海洋航行史、船舶史及船難史等有重要意義。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