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料載入中
澎湖縣望安鄉 船舶

19世紀末期,清晚期軍艦,於1895/12/21沉沒

廣丙艦(Warship Guang Bing)

地理位置

澎湖群島-將軍嶼蠔曝淺礁

狀態

船隻解體散佈海床,多數被掩埋與遭受海洋生物覆蓋。遺址南北長37公尺,東西寬28公尺,沉船面積1,036平方公尺。

簡介

廣丙艦是清朝水師所製造的新式戰船之一,為一艘鐵甲船,配置新式武器與裝載新的推進動力馬達,有別於舊式靠風力運行的中式帆船。廣丙艦於1891年(清代光緒17年)4月11日下水,1892年4月25日竣工,隸屬於廣東水師,為福州船政局所興建的第32艘船,造價20萬兩,船長71.63公尺,船寬8.23公尺,吃水3.96公尺。在甲板左右兩側各配置12發快砲1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司砲4門,魚雷發射器4具等,搭載新式鍋爐3座、康邦臥機2副,每副馬力1,200匹,可裝置煤燃料150噸;排水量為1,030噸,馬力2,400匹,最高航速達17節。甲午海戰時所搭載的人員為138名,武器配備機砲8門,47公釐廣丙艦之管帶(艦長)為三品游擊程璧光。

圖片

廣丙艦歷史

1894年(清代光緒20年)6月23日,林曾泰統帶鎮遠、超永、廣丙抵達仁川。同年7月,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水師於東海一帶訓練,記名總兵余雄飛率廣東水師廣甲、廣乙、廣丙在大沽口會合,隨同出海訓練。9月18日在大東溝之役中,廣丙艦被編為第二隊。9月14日下午2時34分,廣丙艦被砲擊中起火,4時16分負傷退出戰場,駛往近岸修理。9月16日午後,丁汝昌命平遠、廣丙兩艦泊於大東溝口外。此時,廣丙艦曾攻擊樺山資紀所乘坐的西京丸,但未成功,西京丸得以返回基地。甲午海戰結束之後,2月12日上午,廣丙艦管帶程璧光持丁汝昌署名的投降文書,乘鎮北號砲艇向日軍接洽投降事宜。2月17日上午10時,北洋海軍的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等10艘軍艦為日軍所俘虜。 廣丙艦編入日本海軍之後,編制為一艘訓練船,派至臺灣進行人員訓練。1895年(日本明治28年)12月21日上午7時半,廣丙號(艦)於8時36分出發,9時45分通過漁翁島砲臺,11時53分在距離八罩島將軍澳1.4海里處,撞上海圖未註明的暗礁,同時又受到大浪衝擊,面臨隨時翻覆的危機。艦長有秩序的下令請島司宮內盛高一行36人在甲板上整隊,分搭兩艘各乘坐24人的小艇離艦。首批逃生的人員在下午1時41分抵將軍澳南方黑恩主廟,並徵用民船儘速通知在馬公的海門艦,立即前往救援廣丙號,但救援船抵達現場時,發現廣丙號已沉沒。隔日得悉艦長以下共62人安全漂流到網垵(望安)的消息,於是艦上剩餘之人員在船艦即將沉沒時,集合於甲板上高呼萬歲後跳入海中,這些船員被返回的小艇幸運救起,再由此地紳士許占魁動員船舶及島上人力協助救上陸地。根據統計廣丙號(艦)上人員原有160人,123人獲救,37人失蹤。1896年(日本明治29年)7月15日殉難紀念碑紀念碑落成,舉行祭典儀式,以紀念死難官兵。

圖片

沉船位置

2010年7月水下考古團隊進行水下探勘後,發現廣丙艦遺址位置。往後更陸續於2010年9月7日、8日、9日及10月24日等時間進行水下探查工作,並發現許多廣丙艦之遺物。其遺址範圍東西長約28公尺,南北寬約37公尺,面積達1,036平方公尺,附近海域水深約15-20公尺。

圖片

水下考古作業

水下考古團隊於99 年,在將軍嶼外海蠔曝淺礁附近海床發現廣丙艦殘骸,相關遺物多被珊瑚礁及海洋生物覆蓋,為了進行全面而有系統的調查,99 年及100 年分別進行水下方格網佈方作業。由於廣丙艦殘骸分布範圍常是漁民捕魚作業區,因此以往的水下佈方遭受破壞,故101 年重新對廣丙艦遺址進行水下測繪,且對砲彈群實施佈方調查。調查顯示廣丙艦殘骸範圍南北約37 公尺,東西約28 公尺。101 年在南側發現數箱長式速射砲彈,並劃設了南北3 格、東西4 格,共12 方格框進行調查記錄工作。

圖片
圖片